欢迎光临~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
  咨询电话:0755-22953362

博物馆年报

梵亚博物馆2024年度工作报告

克难攻坚 砥砺前行

2024年,我馆在市、区两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理事会的带领下,不断探索,努力拼搏,认真履行其社会职能,持续推进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活化利用、文化价值观转换,在丰富社教活动、举办临时展览、展览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果,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指标。2024年3月,游卓凡馆长被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授予2022-2023年度“博物馆事业发展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4年5月正式挂牌确立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学科研实习基地”,2024年8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24年9月,我馆被选举为第二届“深圳市博物馆协会理事单位”。

一、坚持办馆宗旨,克服困难,完成博物馆的升级目标

2023年7月,我馆接受了省、市主管部门、协会建议我们馆参加2024年的第五批博物馆评级申报任务。2024年伊始,博物馆在做好正常开放工作的同时,着重备战参加中国博物馆协会的第五批国家博物馆级别评估工作,我们馆把这项工作作为202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结2023年后半年的申报准备工作,认真学习博物馆评级的相关指导资料,端正“评级是为了提升品质、提升管理、提升服务”的指导思想,借评级之机,严格按照中国博物馆协会的评级条例要求,查缺补漏,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在原有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了《博物馆学习培训制度》、《藏品出入库管理制度》、《文物入藏标准及征集工作流程 》、《接受社会捐赠管理制度》、《免费开放安全管理制度》、《观众投诉处理制度》等文件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博物馆运行管理制度。

强化理论研究,在博物馆的文物研究方面,我们积极主动的寻求高校合作,这方面的工作在2021年,我们就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院长确定了学术研究馆校合作意向,学院针对我们的馆藏文物派出博士研究生进行学术研究,拟写了20多篇相关论文,高效的提升了我馆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经过两年多的磨合,于2024年的5月,双方正式确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并于2024年5月12日正式挂牌。这些准备工作都为我们申报国家级博物馆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材料整理工作中,我们在省博协的指导下,连续苦战两个月,加班加点,不畏劳累,共整理资料200余套,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于2024年2月底将申请材料报至省博协和中国博物馆协会。功夫不负有心人。2024年8月23日,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获评第五批国家三级博物馆。

二、提升展览质量,认真求实,常设与临时展览相匹配

2024年,我们馆对常设展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为让广大观众更系统的了解南亚、东南亚跨越1800年的古代艺术的发展过程的每个朝代的艺术特征,我们对三个常设展的展品进行了局部的调整,扩大展览的信息量,并且继续深入挖掘展品背后的故事,每个展品都制作了二维码的数字语音讲解,更新展厅的灯光设施,增加展览对观众的吸引力。

在提升常设展览的同时,2024年,我们按照工作计划,于5月和12月和12月28日,围绕本馆以域外文物为馆藏主体的特色,先后举办了两个临时展览。

一是《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2024年5月12日,5.18国际博物馆日前夕,我们举办了《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展览展出犍陀罗白沙瓦、艾娜克地区贵霜王朝时期(公元4-6世纪)灰泥、泥塑制作的佛陀、菩萨、供养人和神猴、大象等动物造像40余件,展期两个月;这次特展,因展出文物的独特性,得到了专家、学者和爱好者的关注,多家媒体(包括《深圳商报//读创》、《深圳特区报//读慬特区》、《南方PLUS-广东头条新闻》、《深圳新闻网》、《龙网融媒》等9家)进行了报道。

二是《粹映的闪烁—古代丝绸之路(域外)文物展》2024年12月18日,我们举办《粹映的闪烁—古代丝绸之路(域外)文物展》跨年展展出了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16世纪,跨度5000多年涵盖环地中海地区、两河流域以及中亚、西亚等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广大地区的古代文明古国和地区的历史遗物,种类包括人物造像、动物造像、盛储器皿、古代印章、钱币等,质地包含陶、石、玉、银、玻璃、青铜、棉麻等文物。展览多层面、多方位地反映古代丝绸之路几千年不同种族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写照,再现曾经发生在这条古道上的文明与交流、碰撞与融合。让观众了解这段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的真实写照。这次临展也得到了《深圳商报//读创》、《深圳特区报//读慬特区》、《学习强国》、《羊城晚报-羊城派》、《深圳新闻网》、《龙网融媒》等7家媒体的报道。本展览是一个辞旧迎新跨年展,为期70天,正值元旦、春节两个假日,活跃了广大市民朋友的节日期间的文化生活。

三、突出学术研究,讲求绩效,积存博物馆的理论体系

我们馆在致力做好收藏、保护、展示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备战申报国家三级馆的工作所带动,激发博物馆自身的学术研究工作,2024年,我们更加重视馆藏文物的艺术研究和交流传播工作。

2023年,在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犍陀罗文明》作者孙英刚教授的支持下,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建立了意向馆校合作关系。经过一年多的相互考察与交流,2024年5月12日,在我馆举行了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挂牌仪式,标志着深圳市梵亚艺术博物馆作为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在深圳市建立教学科研实习基地正式启动。1021日—24日,我馆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举办了《犍陀罗与中国文明》学术交流活动,来自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17名犍陀罗和中国古代艺术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相聚在梵亚博物馆开展了交流座谈活动。来自以上高校的学者、博士和博士后从自己的专业课题出发,对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了分享探讨,涉及犍陀罗艺术、敦煌艺术、丝绸之路文化和造像研究等内容。研讨会上的15篇论文已成为我馆的学术研究成果,为我积存了宝贵的理论体系。

3场活动,对我馆的各项工作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尤其是把我们的藏品研究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6月8日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配合5.18《耀扬贵霜——古代灰泥雕塑造像展》,我们组织开展了一场《多彩贵霜——浅析古代犍陀罗的灰泥雕塑造像》的讲座及交流座谈会邀请了敦煌研究院、深圳画院等学者和文化爱好者共2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围绕犍陀罗的灰泥造像的特征和发展,对我国新疆克孜尔、敦煌、麦积山、云冈的灰泥造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讨论。

我馆一直非常重视馆际之间的学习交流,5月11日,游卓凡馆长应邀参加了“北魏平城与云冈石窟艺术”学术座谈会;5月21日,游卓凡馆长应邀参加了由甘肃监督博物馆与国内8位著名雕塑艺术家联袂打造的“丝路印记——雕塑艺术作品展”开幕式活动,与文博界和雕塑艺术学者、丝路文化爱好者一起分享用雕塑艺术的独特形式,所展现的丝绸之路上的历史瞬间和人物风采;5月24日,游卓凡馆长应邀参加了《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座谈活动;11月18日至20日,应邀参加“2024年粤港澳⼤湾区博物馆//联盟合作交流会暨策展⼈分享活动”

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渗透多元的学术研究交流活动,有效的提高我们馆的学术研究格局。

四、开展多元互动,灵活机动,推动社会教育的灵动性

教育是博物馆的四大功能之一。我们博物馆以展览为平台,以展品为媒介,开展灵活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在热爱祖国文明的同时,了解世界文明,拓展心胸,分析古代的域外艺术与古代的中国艺术相互的影响,从相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风格中了解时代的共性和个性,提高年青一代的国际视野。一年来,我们积极做好社会教育活动,有主题的活动综合起来有14次。

1月16日、龙城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博物馆;

6月2日,梵亚博物馆,盘起工业(东莞)有限公司团建活动——走进博物馆;

6月8日,梵亚艺术博物馆,《多彩贵霜--古代犍陀罗的灰泥雕塑造像》讲座;

7月12日,三联社区人大代表团举办《社区文化建设》活动;

7月18日,梵亚艺术博物馆“暑期梵亚系列活动”之花田田美术班小朋友走进博物馆举办素描、雕塑学习活动;

9月13日,市社科联专家联谊会10名学者、专家走进博物馆,进行参观、座谈、交流活动;

10月2日,梵亚艺术博物馆,“一眼望千年”——时代学校学生走进博物馆活动;

10月5日,梵亚艺术博物馆,“一眼望千年”——三联社区组织居民走进博物馆,共同举办看展览、庆国庆主题社教活动;

10月21--23日,梵亚艺术博物馆,浙江大学佛教艺术研究中心《犍陀罗与中国文明》学术交流活动在我馆举办;

10月27日,深圳大学印度文化研究中心部分老师、学者走进博物馆,共同举办《印度帕拉艺术对中国藏传佛教造像的影响》交流活动;

11月17日,梵亚艺术博物馆,举办宝安古代文化研究会《古韵相承》主题活动;

12月17日,梵亚艺术博物馆“粹映的闪烁——古代丝绸之路(域外)文物展”开幕式活动;

12月22日“丝绸之路——文明的连接”时代学校师生博物馆教育参观活动;

12月28日“异域同方”走进梵亚艺术博物馆,见证丝路精神的悠远传承活动;

五、完善自媒建设,勤策勤力,拓展博物馆新资讯空间

在备战申报国家三级馆的工作中,我们在原有的自媒体:《梵亚公众号》、《梵亚博物馆之友》及《梵亚博物馆官网》的基础上,突出主媒,创立开通《梵亚抖音》、《梵亚微博》以及《梵亚视频号》,完善自媒体全方位覆盖,多角度的开展宣传工作。让我们馆的信息在自媒体的各个角度发出。充分利用自媒体的快捷方便、传播力强大的特点,创建各种栏目,宣传政策法规,文化知识和博物馆的展览信息、文物藏品的前世今生,吸引了一大批文化文物爱好者。本年度微信公众号共发布每周鉴赏53篇,博物馆动态35篇,政策法规、文创产品和相关信息13篇;抖音视频号作品66篇;微博作品62篇;自媒体发表文件合计229篇,阅读浏览量合计也达到5万多人次。

六、强化自身管理,严查细管,保障安全措施的全覆盖

2024年,博物馆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落实责任,采取每天巡查、每周细查、每月馆长查的方式,对展厅和库房,文物安全、消防安全,进行认真细致的排查,对发现大问题及时整改处理。全年4次参加市里、区里组织的文物安全、消防安全培训演练学习活动。11月22日、23日,游卓凡馆长参加了全国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培训班广东分会场的培训活动。加强员工岗位培训和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馆内本年度举办了2次消防演练和2次安全演练。通过不断的检查、督查、学习、培训和不断地演练,使员工的应急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确保了博物馆和文物藏品的安全。